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劳动仲裁 > 正文内容

工伤职工因单位终止劳动合同,能否获得经济补偿?

2018-06-05 09:32 来源: 人社部

   案情简介

   2009年3月1日,冯某入职某公司钨锡矿从事井下采矿工作。2015年6月16日,冯某在井下作业时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后经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为工伤,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八级伤残。2017年2月28日,因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公司终止冯某的劳动合同并依法支付了冯某的全部工伤待遇,但拒绝支付冯某提出的经济补偿要求。于是,冯某申请劳动争议仲裁。

   庭审时,公司认为,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工伤职工劳动合同的终止是按照国家有关工伤保险的规定执行。而《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劳动合同期满的,单位可以终止工伤职工劳动合同,但未规定要支付经济补偿。公司已经支付了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如再支付经济补偿,违背了“一事二罚”的原则。 

   冯某则认为,《工伤保险条例》虽未明确规定要支付经济补偿,但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五条、四十六规定了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劳动合同应当支付经济补偿。因此,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和经济补偿可以兼得。  

   争议焦点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和经济补偿是否可以兼得?  

   处理结果    

   仲裁委员会支持了冯某的仲裁请求。   

  案例评析   

  本案中,公司混淆了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和经济补偿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是工伤待遇,是对工伤职工丧失劳动能力而影响就业的一种补偿,属于《工伤保险条例》的调整范畴。   

  经济补偿是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对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的经济补偿,属于劳动合同法的调整范畴。  

   法条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依法终止工伤职工的劳动合同的,除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外,还应当依照国家有关工伤保险的规定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上述条款同时亦符合劳动合同法四十六条第(七)项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故工伤职工劳动合同终止,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和经济补偿可以“兼得”。

  

长治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 联系电话:0355-2023231
晋ICP备05005523号 网站标识码:1404000050 晋公网安备 14040202000070号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