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正文内容

关于加强对企业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和不定时工作制管理的通知

2020-09-21 17:30 来源: 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各有关企业:

     为全面加强企业工时制度管理,切实保障职工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现就企业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和不定时工作制管理中的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实施。

     一、企业应当实行职工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每周至少休息一日的标准工时制度。企业确因工作性质和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标准工时制度的,可以向同级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和不定时工作制,经批准后予以实施。

     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是指企业因工作性质特殊或受季节及自然条件限制,需要安排职工连续作业,无法实行标准工时制度,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工时制度。在综合计算周期内,职工平均日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适用于:

  (一)交通、铁路、邮电、水运、航空、渔业等行业中需要连续作业的职工;

  (二)地质及资源勘探、建筑、制盐、制糖、旅游等受季节和自然条件限制的行业的部分职工;

  (三)受市场因素影响,生产任务不均衡企业的职工;

  (四)因工作地点较远需要集中安排工作、休息的职工;

     (五)实行轮班作业的职工;

     (六)其他适合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职工。

  三、不定时工作制是指企业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的关系,对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或需要机动作业的职工所采用的弹性工时制度。适用于:

     (一)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外勤人员、推销人员、部分值班人员和其他因工作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的职工;

     (二)企业中的长途运输人员和押运人员、出租汽车司机和铁路、港口、仓库的部分装卸人员以及因工作性质特殊,需机动作业的职工;

     (三)非生产性值班人员;

     (四)其他适合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

      四、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企业,在综合计算周期内,安排职工每日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1小时。职工在一个综合计算周期内实际工作时间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的,企业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支付延长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其中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三款的规定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

     企业安排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工作的,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三款的规定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

对于从事第三级以上(含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工作的职工,企业必须保证其每周至少休息1天。

     五、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负责受理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企业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和不定时工作制的审批和管理;省级劳动行政部门负责省属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埠驻晋企业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和不定时工作制的审批和管理;中央驻晋企业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和不定时工作制的审批和管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并报省级劳动行政部门备案。

     六、企业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或不定时工作制,应当与工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代表协商确定。

     七、企业申请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或不定时工作制,应当如实向劳动行政部门提交有关申请材料:

    (一)企业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或不定时工作制的书面申请报告,其内容包括: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或不定时工作制的具体原因,涉及岗位及职工人数、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计算周期、工作方式和休息制度等;

    (二)山西省企业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或不定时工作制申报表;

    (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

  (四)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同意执行综合计算工时和不定时工作制的决议。

     八、企业应当及时将劳动行政部门准予企业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或不定时工作制的批复在本单位公示不少于五个工作日,并认真组织实施。同时,要采用集中休息和轮休、调休等方式,切实保障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

     九、用工企业使用劳务派遣人员,所在岗位确需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或不定时工作制的,应由用工单位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但申请前应征得劳务派遣企业的同意。

     十、各级劳动行政部门要进一步规范对企业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和不定时工作制的审批工作。对企业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可以通过实地考查、专家评审等方式予以核实,并自受理企业申请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办结。七个工作日内不能办结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五个工作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企业。

     各级劳动行政部门批准企业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或不定时工作制的期限一次不得超过二年。

     十一、各级劳动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和不定时工作制企业的监管工作,依法对企业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信息公布,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作出处理。对一个实行期内发生两次以上违规行为的企业,可对其下次申请延缓一年受理。

     十二、本通知下发之前,已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但没有规定实行期限的企业,应在60日内按本通知要求重新申报。

                     二〇〇八年三月十四日       

长治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 联系电话:0355-2023231
晋ICP备05005523号 网站标识码:1404000050 晋公网安备 14040202000070号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