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 > 正文内容

时代呼唤高技能人才

2021-08-12 15:41 来源: 长治日报(2021年8月11日第5版))

  人力资源市场“最缺工”的职业岗位有哪些?据了解,日前,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汇总全国102个定点监测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信息,形成了“2021年第二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市场营销专业人员”“商品营业员”“仪器仪表制造工”进入排行前十,“机修钳工”“冲压工”“金属热处理工”等职业呈现短缺程度加大的趋势。

  高技能人才短缺现象较为明显,这是市场的需求,这是时代的呼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技能人才的培育与发展,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越走越宽。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期望在“十四五”期间,实现新增技能人才4000万人以上,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比例达到30%。

  培养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求。

  培养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要在教育改革。近年来,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不可否认的是,从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求来看,我国技能人才总量仍然不足,职业教育仍处于我国教育领域薄弱环节,存在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条件不足、体制机制不畅等突出问题,仍是教育领域的一块“短板”。一头儿是教育、一头儿是产业,只有深化改革,让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接轨,与市场需求结合,与企业发展结合,才能加速补齐短板,做强职业教育。

  培养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重在产教融合。一边是许多人找不到工作,一边是企业抱怨招聘不到需要的人才。大多数大学培养的目标是“白领”;农民工进厂,但很难指望他们放下锄头就熟练操控机床。临渴掘井、临渊羡鱼式的高薪聘请,一时之间“变”不出优秀的人才。看清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的实质,要从根本上培土施肥,推动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确保“学”与“用”的紧密对接是重中之重。产教融合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的关键所在。企业和高职院校互为供方、互为需方,融则两利、分则两弊。深化产教融合,从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角度出发,以就业为导向,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真正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成为企业和市场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培养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难在转变观念。毋庸讳言,过去,职业教育遭遇了“说起来重要,选择起来次要”的尴尬。当前,“追求学历教育,轻视技能教育;追求普通教育,轻视职业教育”是社会大众的普遍心理。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偏见、技能工作有“天花板”的担忧,仍存在于不少人的认识中。然而,随着各项改革举措不断出台,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走上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快车道”。经济社会越发展,越需要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越需要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当技术工人也能出彩”“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培养高技能人才,需要社会各界转变观念,改变对职业教育的成见,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浓厚氛围。

长治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 联系电话:0355-2023231
晋ICP备05005523号 网站标识码:1404000050 晋公网安备 14040202000070号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